S2,Ep.8商圈行銷_把日常場域轉化成能讓媒體、品牌、群眾共振的舞台

Published On: 2025-09-02Tags:
商圈行銷_把日常場域轉化成能讓媒體、品牌、群眾共振的舞台

這個舞台,讓媒體有新聞可寫,讓品牌有價值可傳,讓群眾有回憶可留。

日常場域能不能變舞台?—以士林七夕活動「轉動夜戀時刻」為例

「夜市可以辦媒體活動嗎?」

夜市人潮複雜、動線難控,與典型的飯店或會館完全不同。但也正因如此,它更像是一個城市的縮影,充滿聲音、氣味、情緒。

這次我們的挑戰就是——把夜市的日常,轉化成浪漫七夕的舞台。

 

每次在現地規劃開始前,我都會先提醒大家三件事:

  1. 別只看流程,要看氛圍。 活動是一場情境營造,而不是待辦清單。
  2. 設計不是裝飾,而是互動體驗的一部分。
  3. 人力不是多少的問題,而是放在對的節點。

 

 

這三句話,在士林七夕活動中又再次被印證。

規劃不是表單,而是情境

這場活動的專案管理,當然有 Timetable、Rundown、行前會,但真正重要的不是表單完成,而是氛圍塑造。

每一次流程討論,不只是「幾點誰上台」,而是「怎麼讓媒體覺得這裡有故事、怎麼讓參加者覺得這裡有浪漫」。

專案規劃不是在跑流程,而是在跑「情境」。

設計,讓角色說故事

這次的設計,從主視覺延伸到打卡牆、扭蛋機、紀念品。

芒果冰、大腸包小腸、浪漫布鞋——這些原本只是夜市裡隨處可見的元素,透過藝術家吳騏大師的手法,變成了有趣的 IP 角色。

設計不是點綴,而是 故事的載體。當每個人都想自拍、想分享到社群、甚至為了取得專屬紀念品而到訪一趟,設計就完成了它的任務。

在地整合,讓舞台運轉起來

100 間夜市商家、士林萌虎牆的主題導購、文林路101巷及安平街的地推活動、主持人、攝影師、KOL….等

這不像一場交響樂有指揮,而更像是一場街頭即興演奏,需要彼此傾聽、即時調整。

當大胃王泡芙現身、與粉絲互動的那一刻,夜市就不再是夜市,而是一個全民共振的舞台。

結語:轉化的意義

對我來說,這場士林夜市七夕活動的價值,不在於「活動辦完了」,而在於——

我們把一個日常場域,轉化成了一個能讓媒體、品牌、群眾同時共振的舞台。

這個舞台,讓媒體有新聞可寫,讓品牌有價值可傳,讓群眾有回憶可留。

它不只是夜市,也不只是七夕,而是一段城市的集體記憶。

本月行動練習題:

當你再走進一個日常場域,不要只看見眼前的現實。

想一想,它能不能被轉化?能不能成為故事?能不能讓所有人都想參與?

因為,最好的行銷,不是把故事說完,而是讓每個人都想成為故事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