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2,Ep.6半年度考核面談

Published On: 2025-07-22Tags:
EP6半年度考核面談

職場不靠喊口號,是靠行動累積感知力。

七月,是我們公司的半年度考核季。
老實說,面談排到最後幾場的時候,我其實已經有點乏了。
不是因為誰表現不好,而是因為我聽到的回答、看到的報告,有時好像在看一種模式:
努力,但模糊;執行,但缺實感;完成,但無回聲。
這讓我在最後幾場面談時,開始一邊用筆電整理起來的筆記來重新檢視夥伴表現——
它不複雜,只有五點。
卻幾乎能對應出這個人是否具備我們想留下、想提拔、想讓他變成團隊中堅的「核心特質」。

1️. 接受工作,只問標準
不是問:「這件事急嗎?」、「誰幫我一起做?」
而是問:「這件事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好?」
能力強的人會用「成果標準」定義任務,而不是用「交辦來源」判斷重要性。

2️. 請示工作,必帶方案
來問主管問題可以,來問之前你得先有個方向。
「我這樣做可以嗎?」比「這要怎麼做?」更能讓主管放心。
當主管意見只是「修飾」你的方案,而不是「替你想方案」,你的可用程度就大不一樣。

3️. 匯報工作,突出結果
不是報「我做了什麼」,而是「我完成了什麼」。
中間的努力、過程的掙扎,我們都尊重,但要讓團隊前進,結果就是基本盤。
主管聽報告,聽的是收穫,而不是流程日記。

4️. 分享工作,細說流程
主管叫你分享經驗,不是要你講一段「我當時也很忙然後我就硬撐」的雞湯故事,
是希望你講出「你是怎麼拆解工作」、「哪個步驟做錯會踩雷」、「怎麼抓時間、分資源、設優先」。
會分享的人,會整理、會反思,更會帶人。

5️. 復盤工作,總結 SOP
再好的專案,如果下次又從頭摸索,其實就白做一場。
強者的差別是:「他做完之後,留下了一份流程/表單/筆記,讓下一個人可以接得更穩、更快。」
這種人,不只自己能做事,還能幫整個團隊升級。

結語:能力不是說服,是行為累積
跟每個同仁面談過後,我最常在筆記上寫的不是「他努力」,而是「他有系統」、「他帶方向」、「他已經在當主管」。
這五點,不是標準答案,但它們是能力強者最穩定出現的行為模式。
所以如果你正在為自己的下一步規劃努力,或者你剛從面談回來,不妨對照看看:
我是不是只在「做事」,但沒有「定標、提案、報果、傳經、留法」?
因為真正的成長,不在於你完成了多少任務,
而在於你一次又一次地,讓這五件事變成你的職場肌肉。

本月行動練習題:
•匯報下一個任務成果時,刻意以「標準-成果-策略」為結構練習
•被指派任務時,先問:「這件事的理想成果樣貌是什麼?」
•幫你的專案寫一份「給下一位」的操作清單,SOP 不要等別人來做
#這個月我們都在幫彼此對焦
#職場不靠喊口號是靠行動累積感知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