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2,Ep.7禮儀不是客套是基本功

公關禮儀,不只是客套形式,而是你專業的外殼。
公關禮儀,不只是客套形式,而是你專業的外殼。
最近公司許多新血加入後,讓我再次意識到一件事——
在公關行銷這一行,真正拉開距離的,不是資歷,是細節。
有些同事會寫、有些同事會衝、有些同事情商高,但能把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「有禮而有力」的人,最終會是那個走得最遠的人。
在公司,我除了是部門主管外,以前還有個綽號叫「客套王」
所以這期《振振有辭》,我想寫給磨練中的你們。因為公關禮儀,不只是客套形式,而是你專業的外殼。
● 對外溝通|你說的每句話,都代表公司
1. 寫給客戶的信,不是寫給自己的日記,要有「對方語言」的邏輯。
2. 標題要明、語氣要清,信件末也別忘了簽名與聯絡方式。
3. 不知道答案也得「先回應再找答案」,讓人有被照顧感。
4. 接電話、發簡報、提案時,記得:這不是你一個人在說話,是公司在說話。
● 團隊協作|不是學長姐,是協作夥伴
1. 不要用「你幫我處理」這種句型,改成「我先草稿一版,再請你看看」。
2. 請教前先問:「現在方便說一下嗎?」尊重對方節奏。
3. 跨部門提案,資訊要完整、文件要清楚,不要讓人反覆問。
4. 會議後自動發記錄,不用等人提醒,這就是成熟的表現。
● 活動現場|越亂的時候,越要穩
1. 出包時,不先撇清責任,而是說:「我先處理,後續我們再一起檢討。」
2. 面對廠商或媒體,記得「先笑再說話」+「您好+稱呼」,氣氛差距很大。
3. 危機時先觀察,再問人,再處理,穩定,是公關的第一戰力。
● 日常細節|你怎麼做事,就是你給人的印象
1. 稿件送出前請校對,錯字是最低階的失誤。
2. 交件提早、回報主動,不讓主管多問,是最省力的默契。
3. 沒有人會因為你晚回報而感謝你,只有被盯的人才會學會主動。
結語:新人不是扣分狀態,但禮儀能幫你加分
別讓人用「他還新人啦」當作幫你緩頰的台詞。
因為在這個產業,越早掌握「禮儀的邏輯」,越早能跑起來。
也許你還在學,但你可以看得懂場子、接得住氣氛、讓人信得過你——那你就已經不只是「剛來的人」,而是可以被期待的隊友。
本月行動練習題:
1. 我在信件裡說話的方式,是專業還是習慣?
2. 我在協作中有主動讓對方好接球嗎?
3. 我的細節,有讓人覺得「這個人靠得住」嗎?